PCB抄板,芯片解密,SMT加工,样机制作,IC解密
 
 
公司介绍 新闻中心 PCB抄板 PCB生产 芯片解密 样机制作 成功案例 软件下载
 
PCB抄板,PCB改板,SMT加工,IC解密,PCB生产,样机制作
 
主营项目: PCB抄板,PCB改板,PCB生产,IC解密,样机制作
·最新公告                       点击进入 >>
深科特PCB抄板芯片解密PCB生产企业-为您提供最专业的PCB抄板、芯片解密、PCB生产、样机制作服务,以超强的技术实力成为PCB抄板、芯片解密、PCB生产、IC解密行业界的领跑者。
    任何样板,均可100%保证一次性克隆成功!
 
设计能力     
1   最高速信号:3.125G差分信号
2   最高设计层数:38层
3   最大Connections:18564
4   最大PIN数目:26756
5   最小过孔:8MIL(4MIL激光孔)
6   最小线宽:3MIL
7   最小线间距:4MIL
8   最小BGA PIN间距:0.5mm
9   一块PCB板最多BGA数目:30
10   最大的板面积:640mm*580mm
 
PCB抄板      
·
PCB改板
·
PCB抄板反向推理
·
PCB生产/批量生产
·
BOM清单制作
芯片解密
·
IC解密技术力量
·
单片机解密
·
软件破解
·
芯片反向设计
SMT加工
·
SMT贴片加工
·
OEM/ODM加工
·
元器件采购
·
SMT焊接调试
样机制作
·
样机功能调测
·
样机功能修改
·
元器件仿真
·
疑难器件/模块替换
成功案例
· 不锈钢高压灭菌锅之专业电路板抄板仿制
· 磷化氢气体检测仪之深科特pcb抄板及
· 电路板抄板及软硬件仿制开发案例之万用
· 化学发光定氮之pcb抄板及整机仿制案
· 便捷式光泽度仪之深科特抄板仿制及SM
· 热风净手器之pcb抄板及芯片解密成功
· 专业电路板抄板仿制及软硬件开发案例之
· 微功耗测控终端之深科特pcb抄板及批
· 便携式码流分析仪之电路板抄板仿制及逆
· 深科特专业PCB抄板仿制及反向研发之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支持
日期:2009-6-25 9:11:35 

    PCB板级和系统级设计工程师通常认为,它们能够接触到EMI来源就是PCB。显然,在PCB设计层面,确实可以做很多工作来改善EMI。然而在考虑EMI控制时,设计工程师首先应该考虑IC芯片选择。集成电路某些特征如封装类型、偏置电压和芯片工艺技术(例如CMOS、ECL、TTL)等都对电磁干扰有很大影响。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些问题,并且探讨IC对EMI控制影响。

  将去耦电容直接放在IC封装内可以有效控制EMI并提高信号完整性,本文从IC内部封装入手,分析EMI来源、IC封装在EMI控制中作用,进而提出11个有效控制EMI设计规则,包括封装选择、引脚结构考虑、输出驱动器以及去耦电容设计方法等,有助于设计工程师在新设计中选择最合适集成电路芯片,以达到最佳EMI抑制性能。现有系统级EMI控制技术包括:
  (1)电路封闭在一个Faraday盒中(注意包含电路机械封装应该密封)来实现EMI屏蔽;
  (2)电路板或者系统I/O端口上采取滤波和衰减技术来实现EMI控制;
  (3)现电路电场和磁场严格屏蔽,或者在电路板上采取适当设计技术严格控制PCB走线和电路板层(自屏蔽)电容和电感,从而改善EMI性能。
  数字集成电路从逻辑高到逻辑低之间转换或者从逻辑低到逻辑高之间转换过程中,输出端产生方波信号频率并不是导致EMI唯一频率成分。该方波中包含频率范围宽广正弦谐波分量,这些正弦谐波分量构成工程师所关心EMI频率成分。最高EMI频率也称为EMI发射带宽,它是信号上升时间而不是信号频率函数。计算EMI发射带宽公式为:
  F=0.35/Tr
  其中:F是频率,单位是GHz;Tr是单位为ns(纳秒)信号上升时间或者下降时间。
  从上述公式中不难看出,如果电路开关频率为50MHz,而采用集成电路芯片上升时间是1ns,那幺该电路最高EMI发射频率将达到350MHz,远远大于该电路开关频率。而如果IC上升时间为500ps,那幺该电路最高EMI发射频率将高达700MHz。众所周知,电路中每一个电压值都对应一定电流,同样每一个电流都存在对应电压。当IC输出在逻辑高到逻辑低或者逻辑低到逻辑高之间变换时,这些信号电压和信号电流就会产生电场和磁场,而这些电场和磁场最高频率就是发射带宽。电场和磁场强度以及对外辐射百分比,不仅是信号上升时间函数,同时也取决于对信号源到负载点之间信号信道上电容和电感控制好坏,在此,信号源位于PCB板IC内部,而负载位于其它IC内部,这些IC可能在PCB上,也可能不在该PCB上。为了有效地控制EMI,不仅需要关注IC芯片自身电容和电感,同样需要重视PCB上存在电容和电感。
  当信号电压与信号回路之间耦合不紧密时,电路电容就会减小,因而对电场抑制作用就会减弱,从而使EMI增大;电路中电流也存在同样情况,如果电流同返回路径之间耦合不佳,势必加大回路上电感,从而增强了磁场,最终导致EMI增加。换句话说,对电场控制不佳通常也会导致磁场抑制不佳。用来控制电路板中电磁场措施与用来抑制IC封装中电磁场措施大体相似。正如同PCB设计情况,IC封装设计将极大地影响EMI。
  电路中相当一部分电磁辐射是由电源总线中电压瞬变造成。当IC输出级发生跳变并驱动相连PCB线为逻辑“高”时,IC芯片将从电源中吸纳电流,提供输出级所需能量。对于IC不断转换所产生超高频电流而言,电源总线始于PCB上去耦网络,止于IC输出级。如果输出级信号上升时间为1.0ns,那幺IC要在1.0ns这幺短时间内从电源上吸纳足够电流来驱动PCB上传输线。电源总线上电压瞬变取决于电源总线路径上电感、吸纳电流以及电流传输时间。电压瞬变由下面公式所定义:
  V=Ldi/dt,
  其中:L是电流传输路径上电感值;di表示信号上升时间间隔内电流变化;dt表示电流传输时间(信号上升时间)。
  由于IC管脚以及内部电路都是电源总线一部分,而且吸纳电流和输出信号上升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IC工艺技术,因此选择合适IC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上述公式中提到所有三个要素。
  EMI控制通常需要结合运用上述各项技术。一般来说,越接近EMI源,实现EMI控制所需成本就越小。PCB上集成电路芯片是EMI最主要能量来源,因此如果能够深入了解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特征,可以简化PCB和系统级设计中EMI控制。
  2、IC封装在电磁干扰控制中的作用
  IC封装通常包括:硅基芯片、一个小型的内部PCB以及焊盘。硅基芯片安装在小型的PCB上,通过绑定线实现硅基芯片与焊盘之间的连接,在某些封装中也可以实现直接连接。小型PCB实现硅基芯片上的信号和电源与IC封装上的对应管脚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实现了硅基芯片上信号和电源节点的对外延伸。贯穿该IC的电源和信号的传输路径包括:硅基芯片、与小型PCB之间的联机、PCB走线以及IC封装的输入和输出管脚。对电容和电感(对应于电场和磁场)控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传输路径设计的好坏。某些设计特征将直接影响整个IC芯片封装的电容和电感。
  首先看硅基芯片与内部小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方式。许多的IC芯片都采用绑定线来实现硅基芯片与内部小电路板之间的连接,这是一种在硅基芯片与内部小电路板之间的极细的飞线。这种技术之所以应用广泛是因为硅基芯片和内部小电路板的热胀系数(CTE)相近。芯片本身是一种硅基器件,其热胀系数与典型的PCB材料(如环氧树脂)的热胀系数有很大的差别。如果硅基芯片的电气连接点直接安装在内部小PCB上的话,那幺在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后,IC封装内部温度的变化导致热胀冷缩,这种方式的连接就会因为断裂而失效。绑定线是一种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引线方式,它可以承受大量的弯曲变形而不容易断裂。
  采用绑定线的问题在于,每一个信号或者电源线的电流环路面积的增加将导致电感值升高。获得较低电感值的优良设计就是实现硅基芯片与内部PCB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就是说硅基芯片的连接点直接粘接在PCB的焊盘上。这就要求选择使用一种特殊的PCB板基材料,这种材料应该具有极低的CTE。而选择这种材料将导致IC芯片整体成本的增加,因而采用这种工艺技术的芯片并不常见,但是只要这种将硅基芯片与载体PCB直接连接的IC存在并且在设计方案中可行,那幺采用这样的IC器件就是较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在IC封装设计中,降低电感并且增大信号与对应回路之间或者电源与地之间电容是选择集成电路芯片过程的首选考虑。举例来说,小间距的表面贴装与大间距的表面贴装工艺相比,应该优先考虑选择采用小间距的表面贴装工艺封装的IC芯片,而这两种类型的表面贴装工艺封装的IC芯片都优于过孔引线类型的封装。BGA封装的IC芯片同任何常用的封装类型相比具有最低的引线电感。从电容和电感控制的角度来看,小型的封装和更细的间距通常总是代表性能的提高。
  引线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管脚的分配。由于电感和电容值的大小都取决于信号或者是电源与返回路径之间的接近程度,因此要考虑足够多的返回路径。
  电源和地管脚应该成对分配,每一个电源管脚都应该有对应的地管脚相邻分布,而且在这种引线结构中应该分配多个电源和地管脚对。这两方面的特征都将极大地降低电源和地之间的环路电感,有助于减少电源总线上的电压瞬变,从而降低EMI。由于习惯上的原因,现在市场上的许多IC芯片并没有完全遵循上述设计规则,然而IC设计和生产厂商都深刻理解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因而在新的IC芯片设计和发布时IC厂商更关注电源的连接。
  理想情况下,要为每一个信号管脚都分配一个相邻的信号返回管脚(如地管脚)。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思想最前卫的IC厂商也没有如此分配IC芯片的管脚,而是采用其它折衷方法。在BGA封装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是在每组八个信号管脚的中心设置一个信号的返回管脚,在这种管脚排列方式下,每一个信号与信号返回路径之间仅相差一个管脚的距离。而对于四方扁平封装(QFP)或者其它鸥翼(gull wing)型封装形式的IC来说,在信号组的中心放置一个信号的返回路径是不现实的,即便这样也必须保证每隔4到6个管脚就放置一个信号返回管脚。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IC工艺技术可能采用不同的信号返回电压。有的IC使用地管脚(如TTL器件)作为信号的返回路径,而有的IC则使用电源管脚(如绝大多数的ECL器件)作为信号的返回路径,也有的IC同时使用电源和地管脚(比如大多数的CMOS器件)作为信号的返回路径。因此设计工程师必须熟悉设计中使用的IC芯片逻辑系列,了解它们的相关工作情况。
  IC芯片中电源和地管脚的合理分布不仅能够降低EMI,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地弹反射(ground bounce)效果。当驱动传输线的器件试图将传输线下拉到逻辑低时,地弹反射却仍然维持该传输线在逻辑低阈值电平之上,地弹反射可能导致电路的失效或者故障。
  IC封装中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芯片内部的PCB设计,内部PCB通常也是IC封装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在内部PCB设计时如果能够实现电容和电感的严格控制,将极大地改善设计系统的整体EMI性能。如果这是一个两层的PCB板,至少要求PCB板的一面为连续的地平面层,PCB板的另一层是电源和信号的布线层。更理想的情况是四层的PCB板,中间的两层分别是电源和地平面层,外面的两层作为信号的布线层。由于IC封装内部的PCB通常都非常薄,四层板结构的设计将引出两个高电容、低电感的布线层,它特别适合于电源分配以及需要严格控制的进出该封装的输入输出信号。低阻抗的平面层可以极大地降低电源总线上的电压瞬变,从而极大地改善EMI性能。这种受控的信号线不仅有利于降低EMI,同样对于确保进出IC的信号的完整性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PCB抄板 PCB生产 IC解密 样机制作 芯片解密 pcb板 SMT加工
 
·上一篇文章: 低频磁场屏蔽及其注意事项
 
·下一篇文章: 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的几种方法
Copyright 2002-2010 版权所有 深科特集团-深圳市银禾金达科技有限公司
深科特集团——PCB抄板 PCB生产 芯片解密 BOM清单制作 原理图反推 样机调试加工 成品量产
业务部 电话:0755-83766239 83766142 82920849(负责PCB抄板,PCB生产,方案设计,IC解密,成品生产等业务)
空气净化机 远大空气净化机 陈克明面条 巴马科养水 家用净水壶
pcb抄板
pcb抄板
pcb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