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控铣床加工外形,需提供铣外形数据以及相应管位孔文件,这些数据均由编程人员提供,由于印制板拼板间距不可能很大,先在铣床垫板上钻管位孔,用销钉将印制板与铣床垫板固定后,再用铣外形数据铣外形;利用冲床冲切外形,需使用模具,并且模具上管位钉与印制板管位孔相对应,一般选择φ3.0mm左右孔作管位孔;利用"V"槽切割机沿印制板设计"V"槽线将印制板切割成彼此相连几部分;利用钻床沿外形线处钻孔。通常开"V"槽与钻外形只作加工辅助手段。 外形形状和加工批量有关系,一般选择铣外形,编写铣外形数据时,要注意下刀点选择和行刀方向。要确保行刀方向与有效外形切削方向成180度即可,因此铣外形与铣槽内行刀方向相反,铣外形下刀点一般选择在距管位孔较近一角,以减轻下刀和起刀动作对外形影响;同样道理,如果内槽有凸角,则铣内槽下刀点选择在凸角处;如果内槽没有凸角,下刀点选择在距内槽两边为铣刀半径处。另外,在下刀点处起刀时,由于印制板直角一边已铣去,铣板时铣刀对板挤压会使直角变形,由形变为形,因此一般铣处形时,在板四角都加一半径为0.8mm圆角,使直角形变为形。当印制板单元内无法加管位孔时则在拼板板边加管位孔,印制板单元间加吊点,铣外形后,用锉刀锉去吊点。冲外形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需要,加工效率高,通常管位孔选择对外形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较大影响。 当印制板单元尺寸较小时,为减少铣板时间,可将几个印制板拼为一个单元,铣外形后再开"V"槽,这不仅提高了外形加工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板件清洗和产品包装,还提高了板料利用率,对于不能加管位孔且尺寸较小印制板,还可减少吊点数量,这对批量较大板件很有利。当客户要求有工艺边或多种板样、拼在一起时,开"V"槽是首选外形加工方式。开"V"槽虽有效率高优点,但受设备制约,"V"槽间距还不能太大,也不能沿折线开"V" 槽。与此相比,钻外形虽然较慢,但能克服以上困难,还能克服铣外形铣刀直径较大缺点。 冲外形和铣外形是外形加工常用方法,其是冲外形加工效率很高,但它们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管位孔,有时管位孔放置对外形加工影响很大。通常在印制板单元中加两个管位孔,一般放在板对角,原则上距离越远定位越好,但对长或宽以及长宽相差悬殊板,一般沿板边每200mm左右放置一管位孔。冲外形管位孔放置很重要,为提高模具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外形相同但布线不同印制板使用同一模具,在模具设计时,选择通用安装孔作管位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