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国内的电子设计工程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介绍了一种扩频通信调制器的FPGA设计实现方法,着重说明了PN码产生器的设计仿真过程,形象地阐述了FPGA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及详尽的设计流程。FPGA在无线通信工程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普遍,掌握一种好的设计方法对电子设计师们很重要,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FPGA的设计思想一般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自顶向下的设计是从系统级开始的,把系统化分为基本单元,然后再把每个单元划分为下一层次的基本单元,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可以直接用EDA元件库里的元件来实现为止。FPGA器件的设计一般可分为设计输入、设计实现和编程三个设计步骤及相应的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和器件测试三个设计验证过程。设计输入:设计输入有多种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有电路图和硬件描述语言两种。设计实现:设计实现是指从设计输入文件到位流文件的编译过程。器件编程:器件编程就是将位流数据文件配置到相应的FPGA器件中。设计校验:对应于设计输入、设计实现和器件编程的功能仿真、时序仿真、器件测试组成设计验证的三个部分。 工程上,FPGA的仿真类型可分为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功能仿真是未经布线和适配之前,使用原始设计综合之后的文件进行仿真。时序仿真,即将FPGA设计综合之后,再由FPGA适配器映射于具体芯片后得到的文件进行仿真。本文选用QuartusII3.0集成的仿真工具进行波形仿真。对设计的主要模块在通过综合之后,首先进行功能仿真,验证原始设计的正确性,验证设计结果的逻辑功能是否符合原始规定的逻辑功能。通过功能仿真之后,在设计中考虑器件延时后,再进行布局布线后的仿真,通过观察波形和数据,可验证是否能满足时序要求,是否能得到预期的值。在设计过程中,作者针对主要的电路模块进行了仿真,包括:PN码产生器、信息注入电路、并/串转换电路等。下面介绍扩频调制器两路PN码产生器的仿真及设计改进过程。 通过功能仿真之后,对设计进行布局布线编译,然后进行时序仿真。发现可能会在PN码序列中产生毛刺信号,并通过多次仿真发现复位信号也可能产生毛刺信号,导致I、Q两路信号起始不同步,作者对电路进行改进,将复位信号、PN码信号、全“1”信号上加上D触发器,用码钟打一次,消除电路毛刺。再次进行时序仿真,发现毛刺消除,PN码产生正常,说明两路PN码电路设计正确,可以作为经验证的基本单元加入扩频调制器的FPGA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