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国家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汽车主机厂、汽车零部件厂积极与汽车电子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并给予市场支持,这种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资源互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是一种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要集中支持培育几个大型汽车电子骨干龙头企业,扶持自主品牌。在市场策略上,选择市场主体需先易后难,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商用车、客车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突破,而后利用合资轿车产品的降成本需求进而推进国产化的机会,进入主流轿车市场,融入全球采购体系。在技术路线上,要在开放中培育自主创新开发能力,引入一流技术路线。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高校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一流的开发手段,但需要用一种创新的市场机制做好产、学、研的结合,迅速将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在产业模式上,要依托大的汽车企业(集团),按照研发—产业化—市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组织产业联盟,这是现阶段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的最有效模式。
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开发成效显著
相比当前世界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我国的汽车电子技术基础薄弱、缺少自主核心技术和技术积累,还远远不能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政策引导下,面对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汽车电子提供的机遇,相关产、学、研单位有了自主开发的主动积极性,同时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或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大大提升了自主开发设计水平,取得了一些自主开发和产业化成果。
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自主开发的思路、方法、流程基本接近国际水平,己普遍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标准化V模式设计开发流程和先进辅助设计开发工具。基于图形化建模和离线仿真—快速控制原型—自动代码生成—硬件在环仿真—标定所构成的V模式开发流程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快速高效地进行控制器的开发。但在应用水平及经验积累上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产品化方面差距较大。
汽车电子自主开发在技术路线上存在多种方式,有企业完全自主开发的,有产、学、研结合自主开发的,同时还有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或采取联合开发的方式开发的。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开放中的自主开发,成效显著。
产学研结合加快产业化发展
加快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从宏观战略上要解决好在坚持开放中进行自主开发,在多赢运行机制下坚持产学研结合技术路线等重要问题;从具体战术上要务实认真地解决好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从整车电子系统的功能特征归类,汽车电子系统分为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电控系统平台和以人车环境交互为特征的信息系统平台,如何从平台的角度进行优质高效的系统开发并优化电子系统架构是加快国内汽车电子技术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为此须推进ECU相关技术(软、硬件)的标准化,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应依托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从各种电控ECU软件中提取共性、可重用的软件功能模块,同时应用建模工具软件生成和维护新的产品中间件,建立汽车电控系统嵌入式软件平台。国家在“核高基”战略专项中提出“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开发环境”和“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课题,是非常必要和具有远见的,这是加快提升自主开发和标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我们仍然需要把握好的是,要充分考虑到整车设计中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兼容性和零部件总成系统供货特点,准确把握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整车角度有序地进行功能集成而构建优化的汽车电子系统构架。
我们应该关注、跟踪和学习先进的设计开发流程,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用到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及生产环节,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和质量。
我们必须运用现代的汽车电子开发流程,将设计基于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进行,它可以支持从需求定义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新的开发流程符合国际汽车行业标准(ASAM/ASAP)。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可以将桌面上的控制算法离线仿真、实验室内的控制原型测试和车辆的实际测试标定过程统一起来,减少开发的成本和冗余的工作,加快开发进程。
在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中,对产品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认识一定要大幅度提高,功能技术开发只是产品开发的前期部分,产品化工作更关键,即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开发和试验深度,保证产品功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才能开发出合格的汽车电子产品。
汽车OEM要加强对汽车电子的重视,将汽车电子与关键总成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汽车主机厂抓整车系统、关键总成和标准,因此必须重视关键总成电控系统和整车网络总线技术标准(相应的整车电子系统架构)。建立网络总线应用层的企业标准对OEM保护核心技术、对配套商的主导和监控及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有供应商都必须按照OEM的标准来开发零部件,从而也使OEM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通过自己的企业标准得到掌控。为此国内汽车企业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汽车电子开发队伍并加大研发投入。
深科特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