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有消息称中国移动高层赴台洽谈之后,有关TD制式电子书的消息大都来自电子终端企业,上月,中国移动方面表示,未来手机阅读业务将采用两种模式,其一是书刊的单个购买付费,其二是图书的包月付费。
此外,中国移动表示,与各大内容合作伙伴签约时,拟定的分成模式是六四分成,中移动占六成,不过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正阿帕比公司董事长方中华日前向媒体透露,目前,中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和参与各方在分成模式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比例,而是根据各合作方的具体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不存在统一的分成比例。
究竟是自信满满还是摇摆不定?电子书具有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手机等传统移动终端市场中杀出重围的机会,特别是从国外KINDLE和KINDLE2的表现来看,未来电子书会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而中国移动将电子书作为自己的战略突破口,其营运电子书的成败几何?
日前,中国移动推出基于自主操作平台OMS的手机OPhone,由于机型数量有限,业内观点认为中国移动还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TD手机终端匮乏的问题。不过加上即将推出的电子书,中国移动已然形成了由7类终端形成的TD终端产业群,其中包括TD手机、TD数据卡、TD上网本、TD家庭网关、TD家庭信息机、 TD无线座机和TD电子书。
究竟是平均用力还是有的放矢?中国移动对T D电子书究竟抱以怎样的态度。中移动此前宣布,未来计划5 年内在浙江投资5亿元建设手机阅读基地,其中,2年内实现对手机阅读基地投资5000万元,由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负责运营工作,一点接入、支撑全网,寄望将手机阅读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线图书发行平台。目前,手机阅读业务已进入浙江省内的规模推广期。
表面上看,该平台与远在广东省的MobileMarket软件商店及四川省的无线音乐基地遥相呼应,但至今还没有实质性的规划公布。
另一方面,包括汉王、方正、大唐在内的电子书终端厂商已开始推出终端,而这些终端又面临成本高企等问题。他们等待的,是中国移动明确的电子书盈利模式。
此前,在手机阅读高峰论坛上,中国移动宣布对手机阅读将采取两种收费方式供用户选择。一是书刊的单个购买付费,二是图书的包月付费。中国移动方面表示,与各大内容合作伙伴签约时,拟定的分成模式是六四分成,中移动占六成。
这似乎还不是最终的决定,因为至今还没有确切的服务资费出台,方正集团相关高层近日已透露,其近期将上市的电子书阅读器“文房”,硬件加服务(三年3G上网套餐加前1万名三年免费下载畅销书)打包销售,价格为4800元左右。
稚嫩产业链面临考验
资费未定,终端先行,让整个通讯业界包括关心这则消息的消费者在内,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无疑又让人想起了今年上半年突然冒起的热门词汇———上网本。经过大半年的发展,中国移动的上网本业务可谓褒贬不一,现实销售数据也始终没有公开。这不免让人担心,电子书也是个仓促上马的项目么?如果只是未来最大程度地丰富T D终端产品线,我们该对T D电子书抱以多大的期待。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统计的“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表明,我国 18~70岁国民“手机阅读”平均每天阅读时间为4 .47分钟,在这一领域平均花费是17.04元人民币。“手机阅读”在14~70岁的国民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 .0%。其中,男性、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其“手机阅读”使用者比例最高。“手机报”是“手机阅读”的主要阅读方式。
按此计算,电子书广阔的市场似乎已非常明晰地摆在了面前。然而,究竟如何计费?整个产业链准备得怎么样?会不会像上网本一样又给人仓卒上马的感觉?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电子书的未来便又显得朦朦胧胧。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厂商积极参与电子书开发和生产,中移动更积极接触台湾代工巨头拟定采购计划,并与欧洲沃达丰、日本软银和美国V erizon合作成立实验室,开发新的电子书装置。
“上网本是个边缘产品,介于电脑和手机之间。这种夹缝中的产品很有可能一夜大热,也往往突然沉寂。”电信行业独立分析人士郑强表示,这还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中说事,因为有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和平台,才造就了上网本,典型的技术驱动。而电子书至今为止还没能显现出成熟产业的风貌,中国移动之所以动作频频,也是构建产业链的过程。
因此,相对上网本,电子书似乎还透露出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记者则从国内一家电子书研发制造商了解到,由于产业链不成熟,目前产品还只能自行生产,无法委托代工,再加上元器件采购成本较高,光硬件已经占据了整个零售价格的一大半。
“转移支付”应在盈利模式考虑之列
没有用户需求的产品,价格再实惠也难以获得好销路。反之,只要市场认同,定价再高也能找到消费群。
对于TD电子书来说,国内空白的市场给予了中国移动及其产业链伙伴充分的定价权,同时,因为很难找到参照者,定价难免引来不同的声音。如今唯一能够参照的例子来自海外。经济危机冲击之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持续萎靡,然而亚玛逊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开辟了一片新蓝海。
NextGen 公司最新报告显示,直到2013年,全球电子阅读器市场都将保持124%的年复合增长率,并将在2013年底突破25亿美元市场规模。按照这个速度,电子书会催生一个令人艳羡的大蛋糕。然而值得注意的事,尽管竞争者开始增多,然而两年来主角却寥寥无几。
在中国市场,缜密知识产权保护下的K indle盈利模式似乎已经有了可预见的困难:“国内消费者习惯于在网络上免费获得资源,即便多一个步骤,将这些免费资源从电脑上传入电子书中,在不少人看来也比付费下载要好。”赛迪顾问一位电子消费行业分析师表示,如果只考虑分成的方式而没有很好的知识产权法规相配合,要么盗版横行,内容提供商无利可图;要么消费者不闻不问,销量不济。
对此,业内有观点认为,除了内容收费分成之外,中国移动还能考虑提供另一种选择———提供免费内容,但需要植入广告,实现转移支付。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10位对电子书感兴趣的“潜在用户”,结果有一半的被访者支持付费,而另一半则接受广告,不愿付费。
记者从中国移动内部得到的最新消息,事实上除T D电子书外,中国移动已在大范围考虑在各种终端和平台中运用植入广告、内容免费的模式,包括139社区、手机百合终端和飞信等等。在不少分析师看来,这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给类T D电子书内容平台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