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情况下,用户既无需知道也无需关心支撑其手持设备的底层操作系统。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进入手持设备市场的规模却落后于Symbian和Brew,也落后于嵌入式Linux。设备制造商转向 Linux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利用标准的电源管理技术替代专有技术,这样既能达到更快的上市时间,同时又能满足终端用户和运营商的技术需求。 任何动态电源管理策略的基础都是调整便携式设备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内核的工作电压和频率,此外,在高集成度的PowerPC、ARM和基于x86的系统中经常包含一个DSP或智能基带处理器。现代的嵌入式处理器具有非常高的电源效率,以至于CPU并不总是最主要的耗能器件,其它高耗能的器件包括高性能存储器、彩色显示器和射频接口等。因此,如果动态电源管理系统只能调节处理器内核的电压和频率,那么它的用途将有限。一个真正有用的动态电源管理方案应该可以采用与CPU内核运行相协调或相独立的方式,支持对一系列电压和时钟的快速调节。 两个现有的电源管理方案分别来自于PC和笔记本电脑领域:一个是传统的高级电源管理方案,它目前仍然使用在许多基于Linux的便携设备中,但在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持设备中已经被逐步淘汰;另一个是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方案,它是英特尔、东芝和其他一些公司支持的现行标准。在PC、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甚至刀片式通信设备等商业硬件中,类似ACPI的系统是人们的首选,但它强烈依赖于流行的x86/IA-32 BIOS 架构。理想的电源管理系统应尽可能对更多软件堆栈层达到几乎完全透明的程度。 在面向Linux的DPM架构中,内核中的DPM子系统负责维持整个系统的电源状态,并把DPM系统的不同电源管理模块联系在一起。如果内核的任何其它部分需要与DPM直接对话,那么最好把DPM看成是为驱动程序、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提供服务的元素。支持DPM功能的设备驱动程序比默认的驱动程序更了解系统状态:它们在外部事件的驱使下通过设定不同的状态来反映或遵循那些操作机制,或者通过来自内核 DPM子系统的调用来反映或遵循那些操作机制。为了实现更精确的机制决策,驱动程序API也允许驱动程序注册与它们接口或由它们管理的那些设备的基础操作特征。 实时性能面临的一个更普遍的挑战是,如何在睡眠模式期间对中断做出响应。虽然通过编程,大多数片上外围元件在收到中断之后都可以唤醒系统,但开发者必须谨慎地定义用于唤醒设备的机制,并把整个系统的延时和存储器类别考虑在内,以确保处理中断的执行时间和用户空间对事件的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