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兼顾到管理、技术、人事和设备工具四大要素,才能成功搞好SMT生产,国内对SMT技术知识、生产效率、品质管制等方面知识需求是存在的,但本身经验尚未达到能很好了解本身不足程度。许多人误以为只要通过设备供货商和一些讲座、交流之类活动便能得到所需。 中国电子生产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可谓神速。而作为电子生产技术主角表面贴装技术SMT,也相应得到大量引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两种因素造成,一是国内本身改革需求,另一是国内庞大市场对外国吸引力。刚刚进行改革中国电子生产工业,不论在资金或技术上,都得依赖外国。外国资金和技术引进,不会是没有代价。因为没有一家公司会从事对本身毫无好处工作。不论其眼光是否准确,在其把资金技术投入背后肯定有其如意算盘。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以依靠外来协助为主做法,只能是在发展过渡时期使用,长远来说还是必须学会自己一套能力。 国内所缺乏,最主要是资金和知识两大方面。资金来源,一来自国内,另一来自国外投资。自己赚来资金必须通过有效率和高品质生产,而吸引外来投资也赖于国内能提供良好效率质量对成本比条件。所以总来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才是目前国内急需。而这除了认清方向、执行决心外,更决定于是否具备相关知识了。我这儿指知识包括管理和科技知识。让我们先探讨科技知识引进情况。 国内SMT界活动中有一健康现象,就是交流相当频密。有关SMT刊物、交流会、研讨会、以及考察拜访等活动比比皆是。在这种现象值得提倡同时,我们也应寻求改进。有一点我们须注意,频繁交流,不但带动好知识,也可能同时传播不正确观念知识。我便曾见到不正确观点被重复在不同刊物提出;而一个错误回流炉温度设制法竟也被学习采用;另有刊物在同一期中发表了相互矛盾两篇论文等等。这些都是质量问题例子。而依我看来,国内交流活动,在量上做得不错,质上则应有所改进和突破。否则交流即使再多,也都只在同一层次中打转。 另一种可以借鉴外国做法是工厂本身内部技术开发。但这方面在国内还有些限制,来自资金和经验方面。生产技术开发费用相当可观,也须在一定基础上展开方为有效。同时可开展面很广,不易选择。对于高新技术,开发能力也许会有限制。对于现有科技,开发可能不如引进效率。不过虽然如此,量力而行,小规模开发如优化试验等投资还是应鼓励。主要是因为知识经验非一朝一夕便可得,应提供学习机会,做好准备。
|